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巷24号(福清市福清华侨中学[1])
人民政府和侨务部门在人力物力诸方面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先后拨款几十万,充实基本设施,并把福建师大本科毕业生优先分配给侨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一度停课并改名为“福清红卫中学”。1979年落实侨务政策,恢复原名,并于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中学。校园面积为46530平方米,有7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四千六百多人,在编教职工两百多人,现在法人代表是林修轩校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于199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更为显著,1994年、1997年两次获教育奖。1996年经评估,以高分通过,成为二级达标校。2000年3月被评为福州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学校;2000年10月被福州市教委、福州市环保局推选为福建省首批“绿色学校”。并于2009年经评估,成为省一级达标校。
学校创办于1955年秋,前身是福清华侨子女补习学校,1957年发展成为完全中学,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中学,1996年成为省二级达标校。经五十余年的风雨兼程,目前,学校发展成校园面积为465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40295平方米;全校在编教职工两百多人,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法人代表是林振龙校长。学校大力建设“名校、名师”工程,师资整体力量雄厚,老中青结构合理,教职员工中有中学高级教师36位,中学一级教师92位,福州市、福清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1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校园网络、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楼、多媒体教室、电教楼、理化生实验楼、学生宿舍和食堂澡堂等一应俱全,设备达标,功能完善,达省、市一流水平。
我校创办至今,五十二年过去了,它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华侨子女补习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教育教学硕果累累的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福建省“文明学校”;其间凝聚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深切关怀,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侨中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也凝聚了身居异国、心系桑梓的广大融籍海外侨胞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回首往事,饮水思源,侨中的成就和辉煌,无不与广大爱国爱乡侨胞的贡献息息相关,是他们慷慨解囊、捐献累计1600多万巨资,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可谓:“侨贤集巨资兴学流芳百代,园丁育桃李成材造福桑梓”。福清华侨中学能有今天,融籍海外侨胞功不可没;
四十多年来,侨中每一步脚印,无不与时代的进程相联,侨中的每一点成就,无不与侨胞的贡献相关。建校以来共接受侨资折合人民币1500多万元。特别是80年代初,爱国侨领蔡云辉先生捐资300多万元,其公子蔡道行先生捐资150万元,兴建教学大楼两座,图书馆、体育馆各一座,教工住宅两座,学生宿舍三座,九座总面积18651平方米,同时还添置了一大批先进教学设备。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为侨中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久即被准为省重点中学。此后学校一派生机,蒸蒸日上。这后,侨贤林先生先后捐资100多万元,兴建了学善电教楼1470平方米,另配电视、电教设备一套,卫星地面接收天线设备两套,为侨中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富有勤勉精神的侨中师生没有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侨胞的厚望。几年来侨中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1995年至今中考、高考都取得优异成绩,高中会考各科平均优秀率达59%,及格率达99.75%,大大超过二级达标校的要求。在98届高考中,高三(4)李彬同学荣获全省理科总分第一名,创造了我市恢复高考以来最辉煌的成绩。
同时,学校一向重视素质教育且措施有力,因而成效显著。我校是“福建省排球传统项目校”。学校被确立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跻身于全省体育先进校之列。我校学生杨晓燕初中毕业后选送至省水上训练中心培训,在第13届曼谷亚运会上荣获女子帆船470级冠军。
2010年,我校07届高三年林琳颖获高考满分作文。
侨中今日的辉煌,凝聚着广大海内外侨胞兴学育才的心血,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侨中师生辛勤汗水。我们相信,福清侨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昨天,定会有前程似锦的明天。
展望明天,我们一定不辜负海外侨胞的厚爱和期望,弘扬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精神,办好人民更满意的学校。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侨中人,更决心挟时代发展的雄风,以高昂的壮志奋力拼搏,勇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头,在新的世纪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福清华侨中学福清华侨中学福清华侨中学
学校比较节约,周六上课,夏天冬天放假长,暑假寒假留下来有难度;教学区和宿舍分离较远,有传统大学氛围。